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诉讼时效中止制度是什么?
释义
    ?一、诉讼时效中止制度概述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行将届满时(最后六个月内),权利人因特定事由而无法行使其权利,诉讼时效不得完成,须待该事由结束后再经过一定期间(六个月)方可完成。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二、诉讼时效中止制度构成要件
    1.时间要件:中止事由须发生在或者持续地进入到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如果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之前的,不必然为中止事由,因其仍有可能在最后六个月之前结束;必须待其持续地进入到最后六个月内时,才能构成中止事由。
    2.内容要件:中止事由须为客观情况。该客观情况,一般界定为不可避之事变。所谓事变,是指非因当事人之故意过失而发生之变故,如不可抗力(地震等)自应属之。
    3.结果要件:中止事由须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中止事由与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之间,须具有一定之客观联系。
    三、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
    1. 须存在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其他障碍。
    其他障碍具体包括:
    (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2. 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存在或发生于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