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的规定是什么?
释义
    ??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 ? ? 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书 ?? 交通事故赔偿 ?? ? ? 交通肇事赔偿标准 ? ? 交通事故理赔 ?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
    公安局侦办盗窃案件,证据补充完整后,会将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院。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检察院会复核,决定是否起诉。并不是所有移送来的案件,检察院都要向法院提请公诉的,也有不起诉的情况。那么,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的规定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编是怎么说的。
    一、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的规定是什么?
    1、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中国刑法把情节分为定罪的界限的定罪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来理解,如果某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认为是犯罪。既然不是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当然不能提起诉讼,作出起诉决定。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刑法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诉,主要是因为犯罪分子对社会已无危害,没有必要再对他追究刑事责任。中国《刑法》第87、88、89条对追诉时效有具体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不予起诉,这是近代世界刑事诉讼法普遍适用的原则。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特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或国务院的建议,经过审议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在中国,凡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特定犯罪人免除刑罚的,公安机关不得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3、证据不足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在此意义上,所谓“可以”一词的表述并不准确,科学的含义是“应当”。
    二、设立不起诉制度的好处有哪些?
    1、不起诉有利于保障人权
    在提起公诉阶段,人民检察院通过对侦查终结的案件的审查,对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或者不需要追究或无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及时地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可以防止过去那种久侦不决、久押不放,把案件“挂起来”的做法,从而及早的解除犯罪嫌疑人被追究的状态,恢复其人身自由。因此,不起诉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体现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宗旨。
    2、不起诉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或无法追究,或者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轻微,不需要判处刑法或可以免除刑法时,及时地做出不起诉决定,终止诉讼程序,不让案件再进入审判阶段,这样可以缩短诉讼时间,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减少诉讼成本,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体现诉讼经济原则。
    3、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处理大案要案
    不起诉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处理大案要案。
    近些年来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重大犯罪上升尤为突出。我们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重大犯罪上,因此,对那些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或者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及时果断的做出不起诉的决定,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花大力气办好大案要案。
    由此可见,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的规定,不起诉有法定情形,也有酌情不起诉,或者检察院因为证据不全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像犯罪已过追诉期、犯罪嫌疑人死亡、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的,检察院可以不发起公诉。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司法资源,对人权也是一种保障。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