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环境侵权法院取证 |
释义 | 一、环境侵权法院取证 那么当众多的证据呈现在法官面前时,法官将如何认定证据,尤其是相互对立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对于对立的科学证据,为判断哪一方是正确的,法院应当如何予以采信,必须对证据进行质证。依据我国民诉法和证据规则,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是无效的,法院不予认可。 二、哪些主体能够收集证据 与传统民事诉讼相同,环境侵权案件中证据的收集主体较为广泛,与此同时环境类侵权案件的专业性、特殊性也使其收集证据主体具有相应的特点。 下列主体能够收集证据1、环境侵权案件的当事人,包括受害者和排污者,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最好进行证据公证。2、律师。3、行政执法机关。4、公安部门。5、检察机关。6、人民法院。7、监测机构。8、司法鉴定机构。9、科学研究机构。 三、案件当事人应当收集哪些证据 虽然在《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定》中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一般原则,但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基于“保护弱者”“倾斜立法”的原则,在环境类立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对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举证责任方面实行“差别待遇”。具体体现在受害人在提起环境污染侵权诉讼时无需对环境污染行为的违法性、加害人是否有过错进行举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或举证责任转换。因此在环境侵权案件中: 原告应收集的证据包括:1、开发建设活动和排污的证据。2、排放了何种污染物的证据。3、污染物浓度和数量证据。4、污染物去向的证据。5、受害者接触(暴露)时间和浓度的证据。6、环境和产品质量证据(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海水质量、产品污染物含量等)。7、受害大小的证据。 被告应当收集的证据包括:1、不产生、未排放污染物或未排放致害污染物的证据。2、排放的污染物未到达受害地的证据。3、受害者未接触或者未暴露于污染环境的证据。4、排放的浓度或数量不足以致害的证据。5、他人排放致害污染物的证据或第三者故意或过失的证据。6、他人排污超标和排放总量的证据。7、受害者对受害程度和损失大小弄虚作假的证据。 通过上面的文章介绍相信您已经知道了您问题的答案了,如果有的时候面对的问题并不简单的话,欢迎您来咨询法律咨询网律师们,我们将会用专业的知识全力的解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