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造谣诽谤企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释义
    【为您推荐】松山新区律师 ? 沾益县律师 ? 雁塔区律师 ? 江岸区律师 ? 滨城区律师 ? 泾源县律师 ? 古塔区律师 ??
    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一些企业进行造谣诽谤,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我国是个法治国家,企业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刑法上也有明文规定。那么造谣诽谤企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小编结合相关法律知识为大家具体讲解下。
    一、造谣诽谤企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商业信誉,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经营者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即该经营者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名誉的地位。 商品声誉,是指社会公众对一经营者的商品性能、品质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即该商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根据刑法第221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第231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2)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造谣诽谤企业犯罪的主体是谁?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两类主体;
    1、商誉主体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的同行,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
    2、新闻、报刊、电视台等媒介。
    一般而言,多为“他人”的竞争对手,即与“他人”生产相同或近似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或近似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指出的是,行为人如果受经营者收买或唆使,故意在社会公众中散布捏造的虚伪事实,诋毁和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且达到“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程度的,即应认为与经营者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共同犯罪。
    综上所述,不法分子造谣诽谤企业,涉嫌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量刑标准从两年有期徒刑到拘役不等。如果诽谤情节一般,够不上犯罪的,当事人会被处以行政处罚,接受拘留和罚金。因此,大家在生活中千万别因为一己之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即便和企业发生纠纷,也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