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济适用房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一、经济适用房是什么意思 1.经济适用房,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住宅。这类住宅的特点是价格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性质。 2.经济适用房的用地一般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各种经批准的收费也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则实行政府指导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 因此,经济适用房相对于商品房来说,具有经济性、保障性和实用性的显著特征。 二、购房步骤和审批流程 购买经济适用房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1.申请:居民需要向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家庭户口本、身份证、收入证明和住房证明等相关材料。 2.审批: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提报的材料进行核查,确认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果材料齐全、属实,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 3.公示:审批合格的申请人名单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果有投诉,经济适用房主管部门会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这一流程是为了保证经济适用房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中低收入家庭,引入社会监督手段,确保购房资格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 三、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 申请经济适用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在各地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户籍要求:申请人需要具有当地城镇户口(含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或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供应对象。 2.住房要求:申请人需要是无房户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 3.收入要求:申请人的家庭收入需要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收入线标准。具体的收入线标准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以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够受益。 4.其他要求: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外,市、县人民政府还可能规定其他条件,如年龄、婚姻状况、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等。 你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吗?想了解更多购房细节,法律网为你提供法律支持和专业指导,快来咨询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