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算是合同诈骗 |
释义 | 一、什么算是合同诈骗 1.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这包括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伪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以及无实际履行能力却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这些行为均构成合同诈骗。 二、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主要是根据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数额来确定的。 2.具体来说,当骗取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时,应予立案追诉。 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4.根据刑法规定,自然人犯此罪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处罚。 5.若数额巨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数额特别巨大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7.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三、构成合同诈骗的要件是什么? 构成合同诈骗的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的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是犯罪产生和存在的先决条件。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这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准。 了解合同诈骗的定义和立案标准,你是否更加清楚如何防范风险?遇到合同诈骗问题,别忘了寻求法律网专业律师的帮助。点击下方按钮,立即获取法律建议,守护你的财产安全。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