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保转向费用控制 |
释义 | 提档扩面的发展趋势,令医保控费压力成倍数级增加。 文/ 本刊记者 沙迪 “截至2010月底,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4亿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5亿人。”在这些官方数字背后,新农合、神木、诊断相关组(DRG)、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医保托商等关键词影响了整个医疗行业。但是,在这些关键词背后,2010年的医疗保障却始终在“花钱”和“省钱”之间纠结。 新农合是摆在中国医疗卫生决策者面前的“甜蜜烦恼”。在2010年,新农合基金的筹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00元,其中农民个人负担30元。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00元。卫生部部长陈竺说:“我们原来没有钱,现在是钱太多了,必须得控费!” 钱多的问题只存在于新农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却在为如何节省医疗费用而头痛。2010年年初,卫生部用临床路径打出了控费的第一拳。 临床路径对控费到底有多大影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刘帆认为,“临床路径对于医院的费用基本没有影响。因为临床路径的收费标准是医院自己制定的,就是由后付换成预付而已。换句话说,每个医院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和药品、检查设备的差别,都在制定各自的临床路径。尽管要以卫生部发布的112种病种为基础,但是每个病种的定价是不统一的,所以医院都在用原来的收入标准来定价,对控费没有太多作用,在公立医院仍然要靠盈利来维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