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物二卖有没有诈骗 |
释义 |
一、一物二卖有没有诈骗 一物二卖不能一律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一物二卖后,行为人将所得款项转移、隐匿、挥霍或携款潜逃,拒不返还的,则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诈骗。如果一物二卖后,行为人没有逃避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则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 ![]() 二、一物二卖是否可以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 在认定一物二卖型合同诈骗罪时,应当重点区分民事纠纷、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的界限。 一物二卖以房屋买卖居多,但并非全部属于诈骗,有些只是一般的民事纠纷。现实生活中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甲有一房屋,与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收取了定金或全款,还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时,丙联系到甲,愿意支付高于乙的价款买受房产,甲方自然乐意,为了利益不顾与乙方合同在先的约定,接受丙方的款项并配合过户。乙方交了房款得不到房屋自然到公安机关控告甲方构成合同诈骗,结论当然是公安机关以属于民事纠纷而不予刑事立案。依据物权法规定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不能取得物权的可以依据合同请求出售方违约赔偿责任。第二种:名为买卖实为担保的合同。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近年来出现大量为担保债权的履行而在签订借款合同的同时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除买卖的价款与借款数额相同外,买售方的真实意思并非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具体表现为不去办理产权变更手续,不要求出售方交付。该房产被出售方再行转让,是不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罪。 三、一物二卖的相关法律依据: 《物权法》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综上所述,一物二卖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主要看当事人的主观目的是否是逃避债务,恶意的挥霍。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不能单纯的把一物二卖的行为列为犯罪。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一物二卖有没有诈骗,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或者其他疑问可以咨询法律网的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