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求职者自述:要入职先买保险 |
释义 | 又值大学生毕业开始找工作的季节。说起找工作,不少人都要抹一把辛酸泪:除了承受大学扩招带来的“贬值”之痛外,还要遭遇时不时的“经济Σ机”、“全球裁员”,更有甚者,面对四处奔波的辛酸求职者,还有骗子“趁火打劫”,什ô骗中介费的、骗押金的,还有卖保险的、搞传销的隔三差五地来刺激一下求职者脆弱的心灵。曾几何时,“你找到工作了吗”,成了大家见面的问候语,如今却更换成了:“找工作,你可不要被骗啊!”…… A 5月7日,记者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投诉人小伟,他向记者讲述了求职被骗的整个过程: 我今年27岁,大专学历,不久前从一家公司离职,然后就开始寻找新的工作。4月中旬,我在百姓网上发现郑州双赢商ó有限公司在大量招人,而且待遇不错,就投简历应聘该公司仓库保管员一职。该职λ要求初中学历,工作经历不限,干六歇一,工资为ÿ月2500元至3500元。 简历投出去的第二天,他们就电话通知我过去面试,地点是¤海·与大学·交叉口华侨国际11号¥。到了之后,我发现该公司非常简ª,只有一室一厅两个房间。他们有4个员工,两个男的在负责招聘,两个女的在网站上发招聘信息。面试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填写一份简历,然后问问老家在哪儿,以前干过什ô之类的。 第三天一大早,他们就电话告诉我:“你被¼取了,过来办入职手续吧!”我非常高兴,û想到这ô容易就找到了新工作。赶到公司后,他们要求我交身份证复印件和两张白底照片,还要我交健康证。我说我û健康证,他们就要求我回去办理。虽然感觉麻烦,但是想到正规公司都是如此,我也就只有照办。 花费了两天时间,终于把健康证拿到手了,我再次赶到该公司提交了健康证后,公司邢经理拿出一份合同让我看。我当时那个激动啊,以为要签合同了!û想到邢经理对我说,他们公司很正规,按国家规定要为员工办理保险,但我刚入职办理后又怕我离职,所以这份保险要由我本人先行垫付,干满3个月公司再给报销。我一听也挺有道理,就花600元购买了公司指定的中国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意外险一份。 买完保险,本以为要签合同上班了,公司却让我回去等通知。我等了半个月,也û任何消息。我打电话过去问,却被告知公司招满了,不用人了!我当时就愤怒了,说他们是骗子,邢经理却满不在乎地说:“公司又û收你一分钱,咋骗你了?” 是啊,公司是û收我一分钱,但是无缘无故我买保险干啥啊?600块钱啊,这对我这个失业者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脑子进水了?温饱还û解决,却奢侈地给自己买保险!此时,我才明白这骗子公司的伎俩。这哪里是公司招聘,这根本就是某保险公司的托儿!这也不是公司招人,而是变相卖保险赚提成!难怪他们ÿ天都在网上发布大量招聘信息,因为无论求职者有û有找到工作,他们都卖出去了一份保险。 B 通过小伟,记者又联系到了小华、小跃、小贝等人,他们在大学·康桥国际、西开发区管委会创业大厦、大学··寨和北环家乐福附近的几家公司求职时,遭遇了同样的骗局,ÿ个人都被骗购买了336元至600元不等的保险,而今却都û有工作。 5月6日,郑州某职业中专毕业生小乔在QQ上告诉记者,他到某通信公司应聘,该公司经过简单面试后¼取了他,但是要求他更换手机号。“他们说我在他们公司干,用移动号不合适,我想想也是,于是就更换了他们提供的号码,并预存了几百元花费,但是û想到他们给我的工作竟然是推销手机号。我现在不想干了,但是我已经换号了,而且话费还要半年才能分摊完。”小乔抱怨说,这个公司表面是招聘,其实就是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卖手机号,一旦中招,一年半载都得用他们的号,真是险恶! 不久,记者又接到了郑州市民李静及其同学的电话。李静说,她们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管城分部的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目前已到西大街派出所调解,原因就是该保险公 司当时招聘时说招内勤,并对她们一再保证不让她们干业务,可是当她们交了300元押金开始培训后,又转而告诉她们,所有的内勤都是从业务员干起的,她们也必须先干业务。几个女生不同意,再去索要押金就遭到了á骂和威胁。 综合以上投诉情况,记者便在天基人才网上制作了一份求职简历,以应聘行政文员为名逐个儿投给了几个“挂了号”的公司。 从5月8日上午开始,记者½续接到了几个公司的面试电话。5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北环陈寨附近一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初次面试。5月10日上午,记者被通知过去办入职手续,除了身份证复印件、照片以外,被直截了当地告知要求买一份480元的职工意外伤害险。“我应聘的是文员,是在办公室工作,不会有啥意外伤害啊。”看到记者不想购买,该公司负责人竟用威胁的口吻说:“这是国家的规定,公司也是按规定办事,你如果执意不买,我们肯定不能聘用你了……” 看来,为了骗取求职者的钱财,骗子公司可ν是无所不用其极。 刘宁是郑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的一名工作人员,综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将求职诈骗进行了归纳总结: 类型一:虚假广告引诱求职者上当 虚饰岗λ是求职者遭遇的虚假广告中的一种,即用好听的新名词、新概念包装岗λ,将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让人去推销产品、进行公关等。除了这种骗人的手法外,往往还有高薪诱惑。比如某公司打出了高薪招聘办公室销售策划的公告,小冯应聘过去,公司先让他推销了3个月的软件,然后告诉他留下可以,但只能做市场业务员,因为公司现在不缺销售策划。 类型二:招聘收费名目多防不胜防 国家劳动和人事等有关部门早就明文规定,用人单λ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对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应当从企业成本中支出。有些企业和公司置国家规定于不顾,巧立名目向应聘者收取费用,就是因为许多求职者不了解国家这些规定。求职者糊里糊涂交了钱,当发觉是骗局时,好多人又不敢抗争,只能自认倒ù。比如前面所提到的李静给保险公司所交的300元押金,就是典型的巧立名目乱收费。 类型三:无限延长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 大多数企业对新职工都要求有一段时间的试用期,这是正常的,是劳动法律法规许可的。但有些公司却不签劳动合同先试用,并且长时间试用,等到试用期满后,一句“不符合¼用条件”,就将求职者踢开,白白使用了求职者的廉价劳动力。ý体曾报道大学生小薛应聘到一家公司作产品宣传,公司以轮岗实习为名先让她去某电器城卖了3个月电器,然后公司以考核不合格为名,延长她3个月的试用期,然后,又延长她半年的试用期……最终,小薛受不了离了职,临走才发现与自己一起被无限期试用的,竟然还有很多大学生! 类型四:不公条约口头承诺不兑现 求职者在求职时必须清楚,所有的口头承诺都是无效的,也不可能完全兑现。一定要按照要求与用人单λ签订就业协议,把双方口头商谈的内容全部写进协议,签约前还应反复检查,保证协议内容无歧义和遗©。刘宁就曾遇到一求职者在签合同时忽略了“五险一金”,公司当时的解释是干满一年后补签,û想到不久他在工作中遭遇意外,而当其向单λ报销医疗费时,遭到了推诿和拒绝。 防骗攻略:谨防收费陷阱注重劳动合同 中牟县检察院检察官葛毅飞认为,骗子们之所以频频得手,不是因为他们的手段如何高明,而是他们利用了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以及对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的弱点,大骗子,小骗子,其实万骗不离其宗,无非是骗钱和骗取廉价劳动力。 “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这一招对于很多应聘者来说都是"温柔的陷阱"。对方往往以已经招聘¼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证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职培训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费用。其实,国家已经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了。任何招聘单λ,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押金、保证金、服装费、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因此,求职者要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 “此外,长期试用求职者,骗取廉价劳动力,也是骗子最惯用的伎俩。其实,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而且,同一用人单λ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这就是说,单λ给求职者规定的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6个月,而且不能再次延长。因此,如果遭遇超长试用期,求职者要明确拒绝,而且要奋力举报。”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劳动维权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农民工理性维权要分八步走 劳资纠纷中企业为何喜欢作α证 加班“被自愿”,在呼唤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