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仲裁时效
释义
    一、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仲裁时效
    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时效的规定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仲裁时效是多长时间?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一般情形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一年,当事人即便有理由、有证据,一般而言也打不赢官司,因为超过了仲裁时效。
    3、拖欠劳动报酬的劳动仲裁时效为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之日起一年。
    
    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赔偿:
    1、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2、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三、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是,这并不表示劳动合同的内容一经订立就不得变更或解除。劳动法同时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依法、依约解除)。此外,实践中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也非常普遍(非法解除)。在网络及电台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对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问题非常关心。因此,根据《劳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就上述问题结合实践作以下归纳总结:
    依法(依约)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及法律责任
    一、试用期内解除:
    特别提示:用人单位须对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提供证明。
    二、因违纪违章解除:
    特别提示:用人单位须证明规章制度以公布及劳动者系严重违纪。
    三、因刑事犯罪解除:
    特别提示:系刑事责任,不包括行政拘留及劳动教养。
    四、因协商一致解除:
    五、因患病或负伤解除: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
    六、因不能胜任工作解除: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且用人单位须先行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
    七、因情势变更解除: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工作地点重大调整即可适用该规定。
    八、因破产整顿解除:
    特别提示:此中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通知工会和劳动者本人。单位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总结提示: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未经上述程序,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的行为无效。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仲裁时效的相关内容,由上述可知,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是有期限限制的,一般期限为一年。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网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2: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