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如何处理 |
释义 | ![]() 一、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如何处理 原则上,公司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超越经营范围可能涉及到相应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承担。 民事责任方面,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为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公司超越一般经营范围所为的行为原则上是受法律保护的,并非一律无效,一般只有在公司超越经营范围所为的行为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情况下才会认定为无效。 行政责任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条第四款的规定,对超越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需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公司超越经营范围违法行为罚款基本标准 公司超越经营范围违法行为罚款基本标准: (一)经营额在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二)经营额在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一万元。每增加一万元,罚款增加二千元; (三)经营额在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二万五千元,超过十万元的,每增加五万元,罚款增加五千元; (四)经营额在三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四万五千元,超过三十万元的,每增加十万元,罚款增加五千元; (五)经营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起始罚款八万元,超过一百万元的,每增加二十万元,罚款增加五千元。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公司经营范围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如何处理的相关内容。经营范围是指国家允许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商品类别、品种及服务项目,反映企业业务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经营方向,是企业业务活动范围的法律界限,体现企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核心内容。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可以处以行政处罚,视情节轻重,处以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营业执照。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