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的程序
释义
    1、回避的种类
    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2、申请主体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3、申请期间
    诉讼的任何阶段。
    4、申请方式
    书面或者口头,不论是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自行回避,还是当事人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5、告知程序
    法院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并告知其合议庭组成人员、独任审判员、书记员等人员名单。
    6、决定主体
    院长:审判人员、法院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检察长:检察人员、检察院书记员、检察院聘请或者指派的鉴定人、翻译人员。
    侦查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及由其指派或聘请的翻译人员、鉴定人。
    机关决定:审委会决定院长、检委会决定检察长或者侦查机关负责人。
    7、申请回避后的处理和救济程序
    非法定情形的,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复议。
    提出回避申请--(审查期间)--作出回避与否的决定--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复议决定。
    申请复议一次的主体:被驳回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接到通知时)。
    审查期间原则上程序停止,但侦查程序除外。
    复议期间,诉讼活动不停止。
    因符合法定情形而回避的检察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由检察委员会或者检察长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