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证据规则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的
释义   一、证据规则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的
    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在证据规则运用中,现代各国证据法虽然普遍认可与形式证据制度相对立的自由心证制度,允许事实栽断者根据理性和经验对证据作出自由判断,但由于诉讼证明过程存在利益价值的冲突和证据及事实认定上的矛盾等原因,如果不确立为某一诉讼结构所需要的一定的证据规则,将难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对案件客观事实的正确确认。对诉讼主体的证明活动而言,证据规则的存在至少有两个作用,是在诉讼活动中规范诉讼各方的取证和举证行为;二是在根据证据认定事实时限制对证据的自由取舍。
    
       二、民事证据有哪些特征
    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有三个,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1、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本身是客观的、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虚构的、捏造的。
    2、关联性:所谓关联性,是指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的联系。
    3、合法性:所谓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为法律禁止,即具有合法性。
       三、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以上就是由法律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证据规则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的相关信息。关于证据规则,我国司法解释主要说明了证据规则的适用问题,证据的获得渠道要合法。另外,举证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超出了期限再来举证,当事人自己要承担对应的不利后果。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对证据而言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