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
释义 | 国家法定节假日和节假日是统称,法定节假日是员工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其形成既有我国传统的节假日,也有我国现代法律所规定的节假日。在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和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妥善值班和安全,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不受损害。那么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接下来法律网小编将为您进行解答。 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 二、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范围是怎么样的 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视为加班,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是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此外,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人员,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其工作的,也要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三、什么是法定节假日 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视为加班,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是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此外,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人员,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其工作的,也要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以上是法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的法律知识,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视为加班,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若您还有哪些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