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什么情况属于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的定义涵盖了多种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八种: 1.知情逃离现场; 2.无责任主观判断后离开; 3.有嫌疑逃避处理; 4.未报案匿名离开医院; 5.留假信息后离医院; 6.接受调查逃匿; 7.否认事故发生但有明证; 8.赔偿不足或未协商后离开。 这些行为均会被认定为逃逸,进而触发法律责任。 二、逃逸后找人顶替的法律后果 当事人在逃逸后找人顶替,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交通肇事后的逃避行为,并且还涉嫌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与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是否逃逸以及是否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等因素来确定。 具体包括: 1.轻则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重则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特别是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 2.对于找人顶替的肇事者,应当从重处罚,对于顶替者,若构成犯罪则按包庇罪处理。 如何界定交通事故逃逸的具体行为?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法律网上发起咨询,我们将用心为您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