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起诉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判决 |
释义 | 一、行政诉讼起诉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判决 行政诉讼从开庭到判决一般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经批准可以相应延长。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判决,对于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标准 1.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首先是行政诉讼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标准,它与行政诉讼主体、举证责任、诉讼主张和诉讼后果紧密联系。 2.从审判人员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对行政诉讼当事人证明的案件事实形成确信的标准。当事人是否切实履行了其举证责任,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法官是否被说服,是否形成了内心确信。 3.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在审理行政诉讼中,主观理念正确认识客观事实的必然要求。 ![]() 三、行政机关怎么参与行政诉讼 法律网提醒您,行政机关这样进行行政诉讼: 首先,行政机关应当撰写答辩状。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其次,行政机关应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 最后,行政机关应按时提交前述材料。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有: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起诉人具有原告资格; 2.有明确的被告。原告起诉需明确指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