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与隐私是哪些违法行为
释义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与隐私是哪些违法行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与隐私是以下违法行为: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分类是什么
    1.基本信息。为了完成大部分网络行为,消费者会根据服务商要求提交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消费者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网络行为信息。法律网提醒您,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取保候审。因为取保候审针对的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较轻,没有必要逮捕,对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人,或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5: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