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病的监护人怎么变更 |
释义 | 一、精神病的监护人怎么变更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变更主要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现有的监护人无法继续履行监护职责或不再适合担任监护人时,可以考虑变更监护人。 变更监护人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需要确定新的监护人。根据《民法典》规定,新的监护人可以是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其他近亲属,也可以是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但前提是这些人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等。 2.需要向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提出变更监护人的申请。这些单位或组织会进行审查,并在近亲属中指定新的监护人。 3.如果对指定的新监护人有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裁决是否同意变更监护人。 二、设定监护人的程序 设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需要确认当事人为精神病人,这可以通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医院的诊断、鉴定来确认,如果不能进行鉴定或诊断,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来认定,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 2.对于被确认为精神病人的公民,其近亲属需要根据《民法典》规定的顺序来确定监护人。这些顺序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 3.如果近亲属就监护人的确定发生争议,应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如果对指定的监护人有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 ![]() 三、如何解决监护争议 当在设定或变更监护人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可以向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申请调解。这些单位或组织会根据实际情况,尽力协调各方利益,达成一致意见。 2.如果调解无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民法典》和相关法律规定,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和证据,裁决监护人的设定或变更问题。 3.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监护争议时,应尊重精神病人的权益和利益,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监护和照顾。同时,也应尊重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正、公平地解决争议。 你对精神病监护人的变更还有疑问吗?请放心,法律网随时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帮助。我们关心每个人的权益,为你守护法律的底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