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合同多久失去法律效力
释义
    一、合同多久失去法律效力
    合同失去法律效力的时间因各种情形而异。例如:
    1.对于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一旦条件成就,合同即失去法律效力;
    2.而附终止期限的合同,则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这些规定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包括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六十条,详细阐述了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何时生效或失效。
    二、合同失效的各种情形
    合同失效的情形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的附解除条件和附终止期限外,还包括:
    1.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2.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3.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4.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形。
    在这些情况下,合同可能因双方同意、客观情况变化或法律规定而失去法律效力。
    
    三、要约失效的法定情形
    要约失效的法定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当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要约即失效。这包括明确表示拒绝或对要约进行修改、限制或扩张。
    2.如果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那么只要撤销符合法律规定条件,要约即失效。此外,当承诺期限届满而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时,要约也会失去效力。
    3.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这将被视为受要约人对要约人发出的新要约,原有要约因此失效。
    这些规定有助于明确要约的生效和失效条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是保障权益的重要工具,失效情形多样。你对合同法律效力还有疑问吗?法律网随时为你提供法律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