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物证检验照相 |
释义 | 揭示某些痕迹物证的性质或形态,为刑事技术鉴定提供形象资料,或直接进行物证比较、鉴别的专门的照相方法。刑事照相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证检验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物证检验、现场遗留物质的物理学检验等。主要项目有:(1)近距照相。根据物与像的共轭原理,通过延长像距、缩短物距,使底片上的影像加大,清晰地反映痕迹物证的细微特征。(2)显微照相。将撮影装置与显微镜结合,拍摄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小痕迹物证。(3)反差照相。通过调节光线角度和强度,增强痕迹物证细小凹凸特征的明暗对比,显示其细微形态特征。 (4)分色照相(见〔分色照相〕)。(5)蓝光照相。通过蓝色光线激发物质发生荧光,显示隐性痕迹或区分物质异同,并予以照相固定的物证检验方法。(6)不可见光照相。利用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不可见光作为光源,显示和拍摄普通光下难以见到的痕迹和物质的特种照相方法。(见〔紫外线照相〕和〔红外线照相〕)除上述常用手段外,在物证检验中,还利用照相方法记录物证的检验过程,显示物证的异同,如颅像重合照相法、文检及痕检中的影像重叠技术等。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