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上海各类企业人才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可以延迟办理申办养老保险金 |
释义 | 从10月1日开始,上海将执行一项被解读为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亦即:各类企业人才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可以延迟办理申办养老上海和就业大局。 还有一种更尖锐的观点则在国情上寻找理据,认为延迟退休有利于公务员、特别是官员群体。按照上海的政策类推,握有高级资历的专才、以及那些在原先岗位上占据智力优势的人将继续获益,而一般的工人、低级别的劳动者将无法与之竞争,假设一旦延缓退休,无论是在体力还是精力负担上都会带来沉重负担。显然,一部分人群的福音,会成为另外人群的负累。 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意味着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北上广等地区将会次第到来。及早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研究,甚而在政策层面予以严肃考量,都是未雨绸缪之举。不过,综观赞成、反对和中立者的三方意见,都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即社会保障的不均衡,甚至是收入分配不公平。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产生了对延龄退休的矛盾态度。即使一刀切的法定退休年龄,工人和干部也享有悬殊的养老待遇。这种情况想必已为社会熟知,无需多说。如果将退休年龄的统一标准向后松动,体现在养老待遇上的不一致会更加剧烈。从数量上看,因变动拉大的差距会将大部分人与一小部分人对立起来。 在类似上海的法定政策推出之前,符合同样资格的人也可以用返聘等办法获得延用,实际上推迟了退休年龄。如今既然挑明了潜规则,就应该对其深层机理有切实的跟进处理,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海的做法已经把问题明朗化,这是一次迟早要来的、对利益加以普遍调整的人力资源问题,是社保问题,需要一揽子的配套政策,而在实质上仍然要对社会公平有增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