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险公司表态暂不融资 |
释义 | 2011年,保监会仍将防范化解偿付能力和资本金不足风险为监管重点,对问题公司继续依法采取“一司一策”的有效监管措施,同时,把查处公司的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等违法违规问题列为重中之重。 近期保险公司发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寿险、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此,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偿付能力下降均属正常范围的正常波动,无碍险企未来发展。 保险公司高管也纷纷表态近期无融资需求。不过,以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增速不低于GDP增长率推测,2011年出现增资潮也未必是小概率事件。 偿付能力下降,保险公司精打细算 虽然多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都高于监管要求,但值得关注的是,三大保险巨头的偿付能力均有所下降。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212%,相比2009年末的304%,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中国平安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9%,较2009年的302.1%,下降超三成;太保产险资本充足率为167%,比去年同期的173%略有下降。 对此,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坦承: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下跌,与资本市场波动有关。此外,去年197亿元高额现金分红派息、公司业务发展对资本的占用等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中国平安公告称,寿险偿付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公司业务发展、资本市场波动及股息分配的影响。不过,由于产险保费强劲增长,带动法定要求的最低资本大幅增加,因此,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比2009年末上升。 年报显示,中国人寿、平安、太保的偿付能力均在150%以上,仍然属于监管规定的偿付能力正常范围。 “偿付能力过高会影响股东的净资产回报,过低则不符合监管要求,影响业务发展。”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表示,“平安将根据各方条件,比如ROE(净资产收益率)、监管条件等因素来分析资本金水平,并将优先增资深发展,因为产寿险本身有盈利能力可补充资本金。” 刘家德也强调,中国人寿仍属于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企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应该保持在相对合理且经济的水平,不必追求过高目标。既要支持业务的有效发展,但也不能低于150%。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平安寿险、产险的偿付能力分别为180.2%、179.6%,比2009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去年,平安产险发行次级债25亿元,并完成增资60亿元,以增加实际资本。任汇川表示,“60亿元的增资是一个权衡决策的结果。”对此,一位保险精算咨询人士认为,“去年平安产险143.6%的偿付能力低于优秀要求,因此平安产险可能顾及业务表现进行增资。179.6%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足够,多了股东回报低,因此公司高管对此会做些权衡。”[page] 据悉,对偿付能力和资本金不足的公司,保监会将通过限制规模、停批分支机构、责令加大分保、督促增资扩股、停业整顿甚至接管等措施限时整改到位,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中华联合、都邦等偿付能力长期严重不足的重点公司,监管层还将采取专项定人跟踪等重点监管措施。 大公司近期无融资需求 保监会近期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细化,引发业界对险企新一轮的再融资潮的密切关注。 保监会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有关事项的通知》,制定及调整了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包括健康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必测不利情景,财、寿险偿付能力压力测试标准均有提高。 根据保监会的要求,各保险公司在编制2010年及以后年度的年度偿付能力报告时,还要按照必测不利情景进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特别是针对一批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100%~120%间的保险公司必须在假设情景之下低于100%的要求。 目前,按照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实施的分类监管的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以下的保险公司为不足类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的保险公司为关注类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的保险公司为正常公司。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人保财险偿付能力为115%,相对去年末的111%有一定提升,但也属关注类公司。 人保财险副董事长兼总裁王银成表示,人保财险2月份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回升至120%,较2010年年底115%有所恢复。董事长吴焰补充说,偿付能力将不会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因素,再发次级债的目的,也是希望继续推动公司的发展,也符合条件。 太保集团产险偿付能力的下降也直接导致市场猜测,中国太保或将再启融资计划。 不过,太保董事长高国富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再融资需求”。高国富称,自2007年A股上市以来,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保持在300%以上,其中寿险业务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0%以上,未来仍会根据保监会的要求,将集团的偿付能力保持在充足水平。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也表示,公司暂没有再融资计划。 按太保董事长高国富预期,太保2011年保险业务发展会高于GDP增长,维持15%以上的速度。而业务发展必将消耗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因此,业内人士预计,尽管目前各家公司的偿付能力数据属于正常范围,近期内不会再融资,但2011年出现增资潮也未可知。 也有公司发行次级债来改善偿付能力。中国财险2月28日宣布,公司拟发行本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的人民币次级定期债务,期限为10年。不过2010 年12 月保监会出台《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表示,将严控保险公司进行次级债再融资。[page] 除了发行次级债,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股东增资、上市及再融资、从公司未分配利润中提取以增加资本金,改善偿付能力。 3月14日,平安向周大福旗下金骏有限公司定向增发2.72亿股H股。平安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融资后,会大大加强平安集团的资本实力,同时融资将增强平安盈利能力,让股东的价值得到更大提升。 除了从资本市场融资以外,马明哲称,公司自身也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已经进入到良性的盈利能力周期,这次融资后,应该能支持一段时间内平安业务发展对资本的需求。 事实上,某公司准精算师告诉记者,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很多,因此,各大公司还可以通过调整相关业务的方式达到提升资本充足率的目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