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雇主的法律义务 |
释义 |
《劳动合同法》加重了雇主的义务。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产的,企业不得扣留劳动者证件、收取劳动保证金,不得以扣留档案、证件等方式限制劳动者离岗,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劳动者限期返还,并处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对劳动者造成损害,他们应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留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1.1的规定处罚。劳动合同是强制性的。符合条件的员工还必须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1如果雇主未能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自雇佣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足一年,每月向员工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自录用之日起一年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从一个月的次日起至一年的第一日止,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月工资,自雇佣之日起一年内视为与员工签订了无期限劳动合同,应立即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更为严格。根据劳动合同期限,明确规定了不同期限劳动合同的最高试用期和最低工资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如果非法约定的试用期已满,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月薪全额,按照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限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被迫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金额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在劳动合同中,除员工在服务期内解除劳动关系外,企业不得同意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解除违约责任。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24种,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最长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每月经济补偿相当于工人在劳动合同终止前一年的平均月工资 7。加班、最长工作时间、带薪休假、劳动保护、劳动保障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强调。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法律法规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它还规定禁止雇主终止劳动合同。大型企业单位必须与职工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还必须在企业中建立工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