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果你在2020年辞职,你将被扣除多少薪水
释义

1、 未经用人单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应当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但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劳动者有劳动权利的,有权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紧急辞职而擅自扣减其工资。如有扣减,可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职业选择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第五十条工资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的受保护权、接受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申请劳动争议解决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争议的解决首先是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特别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这是最常见的,往往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事实上,这一程序经常被用来解决工伤待遇争议。对于员工来说,要特别注意运用协商解决纠纷,因为遭受工伤的员工往往要在用人单位工作。如果过分强调利用诉讼解决问题,可能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当然,我们无意与雇主做出不恰当的妥协,但我们要强调的是,谈判是双方最能接受和有效的方式
    第二,调解。即企业调解委员会在本单位调解劳动争议。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看,这不是一个必要的程序。然而,它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希望留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理想选择
    第三,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规定,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庭应当自仲裁庭成立之日起60日内终结。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天。应当强调的是,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也就是说,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民事庭依照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的规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试用期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必须由当事人执行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用人单位无故扣留、拖欠劳动者工资,或者拒绝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向用人单位要求赔偿
    用人单位无故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限期支付加班费或经济补偿金;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发差额;劳动者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支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补发补偿金,建议劳动者拖欠工资的,可以及时到劳动监察部门备案。在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也可以匿名,这样可以减少被打击报复的风险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帮助,欢迎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