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上了一个月的班,家里不上公司说不发工资怎么办
释义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和社会活动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赔偿:(一)无故扣减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二)拒绝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三)支付劳动者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四)不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包括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加班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仍有支付工资差额的义务
    (1)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有关费用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即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只需支付
    ,雇主应支付差额。这一规定的数额不同于《违反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违反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补足低于标准的部分,并支付相当于低于标准部分的25%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只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规定补足支付金额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用人单位未在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的,不需要另行支付补偿金,第三,工资支付方式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主要支付形式有:一是货币支付,很少有实物支付。一般来说,工资主要以货币支付,《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支付”,《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有三个原因: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价值的量度单位(1)它能准确地量度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值(2)它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支付的劳动量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按劳分配(3)便于劳动者之间比较,有利于实行同工同酬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中介作用。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方式,有利于充分实现劳动者的消费欲望。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以货币作为工资支付的基本形式符合国际惯例。加强工资分配管理,实现职工个人收入货币化、规范化。有利于清理各种工资性收入,提高收入分配的透明度;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遏制工薪阶层膨胀。也有利于建立个人所得申报制度,强化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帮助,欢迎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