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产重组的法律程序是什么?股权重组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和财务问题。整个重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包括双方的早期接触和基本意图的实现。达成基本重组意向后,双方都必须有一个准备阶段,为后期重组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这一准备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双方的相关费用和双方基本文件的披露。如果重组失败或者以重组为幌子获取对方的商业秘密,势必给任何一方带来损失。同时,为了防止被重组方与他人就重组进行谈判,最终拒绝重组,必须有一个固定期限的协议,因此,意向书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充分的防范 (2)重组方对重组作出决议。重组的基本意图达成后,双方必须妥善安排重组工作。重组方为公司的,应当召开股东大会,作出股权重组决议。公司董事会行使重组权的,董事会应当就重组事项作出决议。本决议是公司作为重组方进行重组的基本文件。如果重组方是个人,个人可以直接表达意愿 (3)目标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时,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这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作出的相应安排。我们知道,股权重组实质上是目标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必须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转让股权必须经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东过半数通过,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的股权享有优先购买权。那么,为顺利完成重组,目标公司股东必须就上述事项召开股东大会并形成决议,明确同意转让并放弃优先购买权。上述股东大会决议也是重组协议的基本文件 (4)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明确拟重组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 尽职调查不仅是律师进行非诉讼的基本环节业务,也是律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律师必须遵循勤勉谨慎的原则,对被调查对象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会计机构协助调查。尽职调查形成的最终报告将是重组方签署重组协议的最基本判断。尽职调查的内容可以按照《律师承办有限公司重组业务指引》规定的内容操作。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重组的目的进行重点调查 (5)签订重组协议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双方最终就重组事宜达成协议并签订重组协议。重组协议的起草和签署是重组工作中最核心的环节。重整协议必须对重整所涉及的所有问题作出统一安排。本协议一经签署,未经批准即生效,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同时,本协议也是双方权利义务及后续争议解决的最基本文件,资产重组类型是指企业(或资产所有者)对其内部资产进行优化组合的原则,对其进行调整和配置,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局部和整体效益,为经营者或所有者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重组过程中,只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产所有权不转移,属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行为。因此,与他人不存在任何法律权利义务关系 外部重组使企业或企业能够通过资产交易(收购、兼并)和交换剥离不良资产,配置优良资产,从而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效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资产重组形式下,企业购买或出售部分资产,或丧失独立主体资格。事实上,资产所有权只是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之间转移的。因此,这种资产转让形式的法律实质是资产交易 资产重组可分为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股权重组。资产负债重组往往伴随着企业股权重组。企业股权重组往往孕育出新的股东对企业下一步的资产负债进行重组。企业资产重组包括收购资产、置换资产、出售资产、出租或者托管资产、赠与资产。企业负债重组主要是指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交易对手的不同,可分为与银行和债权人的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根据是否涉及股本和权益增值,大致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重组和战术性资产重组。企业的资产负债重组是在企业层面进行的,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授权批准可以实现的重组,称为“战术性资产重组”。但是,企业股权重组涉及股东变更或者股本增加,一般需要经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涉及国有股权的,还需要经过国家财政部门的批准,这通常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战略资产重组”。根据股权变动情况,战略性资产重组可分为股权变动、增资扩股和减持(回购)三类,以上知识是小编对“公司资产重组的法律程序如何”问题的回答。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时,需要先确定重组方案,确定后由股东大会决定,重组方案经批准后实施。欢迎需要法律帮助的读者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