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赃物、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则是什么
释义

赃物的善意取得有何规定?《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则》于2020年12月31日生效。届时,这一规定将被民法典取代,相关司法解释也将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我国法律严格禁止买卖赃物,即使买受人在赃物的情况下购买,也是善意的,不能取得赃物的所有权。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埋藏物、隐匿物、遗失物、漂流物、不明所有人的流浪动物,属于国家所有或者归所有人所有,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因此,如果失主因盗窃、遗失等原因丧失对其财产的占有权,无论财产易手多少次,他都有权要求最终占有人返还。善意取得的条件(一)让与人无权处分;(二)受让人转让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三)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善意”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善意,又称无知,是指不知道存在可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的主观状态。所谓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是非法转让。善意取得是指第三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人,一般错误地认为转让人是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有处分权的人。例如,他错误地认为动产的承租人、借款人、受托人、承运人是动产的所有人或者其他有权处分动产的人,根据当时的情况,他不应当知道占有人非法转让动产。如果对让与人的行为能力、代理权的范围、意思表示的缺陷等存在误解,善意取得将不受善意取得的保护。第三人转让不动产或者动产是善意的。善意取得,是指取得标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占有人正在非法转让。这里不仅不要求第三方保证转让人有权处分,而且假定参与交易的任何第三方都具有这种善意。物权法上的善意保护是公信力原则的体现。对应的是恶意第三方。恶意是指第三人根据当时的情况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转让人无权转让。也就是说,根据当时的情况和交易的一般情况,可以得出转让人无权转让的结论,那么第三人应当被视为恶意。例如,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第三方以异常低价购买商品应被视为恶意行为。(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四)依法应当登记的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受让人。从以上有关赃物善意取得的规定来看,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即使买受人不知道货物是赃物或者遗失物,支付了合理的价款,仍然不能取得货物的所有权,货物的所有权人可以随时购买货物,要求买受人退货。债务人应该选择报警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法律咨询网还为律师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欢迎参加法律咨询。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