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处理交通事故的最后期限是多久 |
释义 |
【扣留车辆期限】 道路交通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检查,收集证据;需要收集证据的,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查证。(一)5日(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20日+10日(检验鉴定应当在20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应当在20日内完成),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10日+5日(检查鉴定完毕后5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车辆、机动车行驶证)=40日。 (2)对于不需要检查和识别的车辆,10天。 [扣留车辆处理期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当场出具证明,并通知当事人限期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30日内提供被扣留机动车的合法证件)。逾期不接受处理的,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仍不接受处理的,依法处理(拍卖、拆除非法装配、报废达标、,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需要检查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勘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查鉴定。现场勘查结束后三日内需要进行检查、鉴定的,应当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尸检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进行。 检查鉴定应当在20日内完成;超过20日的,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60日。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检查鉴定结果之日起两日内,将检查鉴定结论抄送当事人。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查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检查鉴定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申请重新检查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另行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复检鉴定。 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的申请仅限一次。复检、鉴定、评议的期限与复检、鉴定、评议的期限相同。 [事故认定时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实清楚的道路交通事故,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并当场出具事故认定书。并可以现场调解损害赔偿纠纷。复杂交通事故: (1)经检查、检验的交通事故,应当自现场勘查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鉴定书。(二)造成交通事故逃逸的,应当在发现造成交通事故逃逸的人、车后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鉴定书。 (3)需要检查鉴定的,应当在检查鉴定或者复检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鉴定书。 (四)未发现逃逸人员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请求(书面申请)当事人出具交通事故确认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收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10日内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应当制作交通事故确认书,写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和调查结果,有证据证明受害人过错的,应当确定受害人的责任;没有证据证明被害人过错的,应当确定被害人的责任。送达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 无法核实交通事故事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交通事故证明,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和调查掌握的事实,并交付分别发给当事人。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复核结论后,应当召集事故各方,当场公布复核结论。审查应限于一次。 [事后报警期限] 当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现场报警,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后处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并在三天内作出是否接受的决定。当事人应当自提出请求之日起1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事故证据。 [尸体处理时限] (1)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应当在尸检结束后10日内通知死者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丧葬事宜的,由公安机关批准办理。 (2)经核实不能确认尸体身份的,应当在地(市)以上报纸上公布尸体的揭发情况。尸体在报纸上刊登10天后仍无人认领的,由公安机关批准处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因伤致残的,可以在治疗结束后15日内向公安机关申请残疾鉴定。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残疾评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按照医院证明和公安部门道路交通事故残疾评定标准评定残疾程度。当事人对伤残鉴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鉴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审决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权利人、义务人一致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交通事故确认书之日起10日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书将在8天内作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并在调解前三日通知当事人。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