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无效合同能不能调解
释义

如果合同无效,我们能调解吗?
    

如果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我们可以起诉保护我们的权益,到时候会有调解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调解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方式可以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包括诉前调解、立案条件、庭前调解、信访调解等。在诉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执法人员基层活动”,结合已建立的民意调查网络,把纠纷解决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案件调解是对人民法院调解的有效补充,是对案件进行立案、早介入、早调解。
    

3,审前调解。庭前调解是指在诉讼开始前,法院会组织争议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共识,从而解决争议。审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预处理的程序。其突出特点是在法院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根据事实和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移交法院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和解,化解挡箭牌,提高诉讼效率。
    

4。信函(网络、短信)调解。信函(网络、短信)调解是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通过信函(网络、短信)调解纠纷的一种方式。社会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需要,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调解。受邀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调解。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商事纠纷,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村民小组、街道、社区,建立民意网络,职工组织、青年妇女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需要,依托巡回办案和民警的第一手资料到基层召开调解会调解纠纷。
    

6。庭审调解是指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进行的调解,是庭审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可以调解的,也可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调解总是在法庭上进行的。调解不仅可以在侦查辩论阶段进行,也可以在辩论结束后进行。通过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大。
    

7。送达调解是人民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充分利用会见当事人的机会进行的调解。
    

以上是相关答案。如果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就意味着双方的事实不存在,也就是说,双方都不需要履行合同。造成双方利益损失的,可以进行调解。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律师事务所的相关律师。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