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装修了房子泄了隐私 装修前可签保密协定 |
释义 | 面对装修设计可能带来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 律师建议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事前签保密协定 “杨*姐,你家卧室的装修好浪漫呀,那块大镜子正对着双人床,真是有创意!”近日,在清远一家单位上班的杨女士自住进新房后,时常收到办公室同事各种表情暧昧的玩笑问候,不时让她感到尴尬。原来,她委托新居室内装修设计的某公司在其网站上展示创意效果图时,杨女士家的室内情景“有幸”上榜,还被注明了新居所属的楼盘名称及业主姓氏,结果熟悉杨女士的亲朋好友不断向她致以“问候”。 记者闻讯浏览了一些家居设计公司的主页,发现类似的问题还真是见怪不怪。记者获悉,市民在装修设计时被泄露个人隐私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市民应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 据悉,为了吸引客户,这些设计公司在网页上展示各种精美的室内电脑设计效果图,有的还是个人家居装修的实景照片,而且往往在下面标明业主的姓氏和实际楼盘位置。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准备购房或者正在进行房屋装修的市民对装修设计可能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还茫然不知。 案例一:隐私被泄露茫然不知 “要与开发商或设计公司签订法律保密协议?没考虑过。”正在忙着装修新房的市民罗先生回答记者,不过他表示,自己所在市区的新居正在装修过程中,时常会碰上售楼小姐带着不同的客户到自己的新居来参观,摸摸这,看看那,参考设计结构,评价装修效果,有时自己也觉得挺烦的,但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否归入了隐私被侵害。 “是的,有时候偶尔碰到同事熟人也进来看,当他们以羡慕的口气夸奖我的材料高档时,其实我心里有些尴尬,担心他们回到单位传播带来不好的影响,似乎我在外面有灰色收入。” 案例二:信息泄露频频遭骚扰 有另外一些购房市民的遭遇就再次提醒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容忽视。对于等了一年多终于拿到了新房钥匙的许先生来说,本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但在拿到钥匙后没几天,好几家装修公司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他的电话,每天至少两个电话找他,想拿到他家的房间装修活,这让许先生很烦恼。 昨天下午,许先生见到记者后,大倒苦水:“这几天就是一个烦字,每天都能接到好几个装修公司打电话探问我家的装修事,还有一些陌生人也来推销瓷砖的,装水电什么的,没想到买房的消息传播得这么快。”许先生的本意也确实想找一家装修公司来装修房间,但这几天这些装修公司每天打来的“骚扰”电话让他十分烦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