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口头要约具有法律效力吗?
释义
    人们在往来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个字就是约定,最常用的是约定时间在某个地方见,因为不是经济往来,所以通常都是口头说好,假如一方因为某些事未能按约定时间去,向对方解释下就可以。如果是经济往来,就需要签订合同来约束了,但是在某些时候,不能及时打印出合同,临时采用口头要约的形式来签订,那么有人会问,既然是口头要约,口说无凭,怎么判定有效呢?
    下面我们在这里解释下口头要约是否有效。
    一、合同介绍
    合同有二种形式:即书面合同与口头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1、口头要约,不是口头合同。
    依《合同法》第13条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口头要约,就是口头发出的要约, 口头要约一经作出就能立马为受要约人所了解。即要约一经作出,即视为到达。因此口头要约作出时间即为要约的生效时间。如果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成立。当然如果口头要约发出后,没有人承诺,那合同就未成立。
    2、口头承诺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
    口头承诺就是口头作出的承诺,对于口头要约,受要约人一旦口头同意,合同就成立了。
    3、书面合同
    书面合同是指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合同形式。多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有形地表现。
    二、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的区别
    1、口头合同,是以口头的(包括电话等)意思表示方式而建立的合同。但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和分清责任。不少国家对于责任重大的或一定金额以上的合同,限制使用口头形式。
    2、书面合同,即以文字的意思表示方式(包括书信、电报、契券等)而订立的合同,或者把口头的协议作成书契、备忘录等。书面形式有利于分清是非责任、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中国法律要求法人之间的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应以书面形式签订。其他国家也有适用书面合同的规定。
    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三、签订合同后的口头约定
    1、如果该合同内容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口头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2、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但在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之前,口头约定的合同内容无效;
    3、若不是上述两种情况,则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对此,我国我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从合同法的第十条,不难看出,口头形式是合同的形式之一,一般认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虽然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对该口头约定予以否认并不履行相应的义务,那么就需要另一方提供证据来证明该口头约定的存在,否则空口无凭,很难让法律对此约定予以认定。
    综合以上内容看来,对于签订合同后的口头约定是否有效,主要还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方可有效。
    从上文中的内容来看,对于口头要约是否有效,主要是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生效,否则就是人们常说的“口说无凭”。但是对于公司之间的往来,为公司的长久发展之计,为了公司人员的信誉问题,还是能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一定要签订合同。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8: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