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确定借款合同纠纷中的被告 |
释义 | 【为您推荐】岳阳县律师 唐县律师 卢湾区律师 东洲区律师 瑞安市律师 淄川区律师 花垣县律师 要是当事人之间因为借款合同而产生了纠纷的话,此时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司法途径来解决相关纠纷。但此时一方向法院起诉之前,需要先确定好借款合同纠纷中的被告。究竟该怎么确定借款合同纠纷中的被告呢?详细内容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怎么确定借款合同纠纷中的被告 1、借款同时有保证人的保证人是共同被告; 2、行为人以他人名义借款的,借款人知道行为人同时也知道借款人的,应以行为人和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3、“私贷公用”情况下当事人的确定。实践中有些地方出现“私贷公用”的情况,所谓“私借公用”是有的“公”即企业,由于已经有逾期贷款未还等原因而不能贷款,于是便由个人或私营企业以自己名义代为贷款,所贷款项由企业使用。这就是所谓“私贷公用”。私贷公用以合同法的规定,应该属于委托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为原告没有异议。如何列被告,应考虑以下情况: (1)出借人不知道贷款人是企业,贷款后贷款人也未披露企业用款情况,企业也未主动介入还款事宜的,应以借款人为被告; (2)贷款后借款人披露了实际用款人,出借人选择借款人为相对人主张权利,仍然应列借款人为被告; (3)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出借人选择用款人为被告,可以用款企业为被告。如出借人坚持以借款和用款人为共同被告,法院也应允许,因为出借人有形式上的诉权。 4、借款单位或者担保单位发生了变化,如合并、分立、改制、破产等,原告起诉谁,包括与该企业有关系的单位如上级主管部门或母公司,即列为被告。 最高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关于当前民事审判的有关问题《关于企业歇业、被撤并或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主体的确认问题》中认为: (1)诉讼主体的确认。企业在歇业、被撤并或吊销营业执照后,是否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参加诉讼,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区别对待,以确认诉讼主体。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在企业歇业、被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情形中如果存在多个清算主体的,均应成为共同清算主体。 (2)清算主体的认定。由于将企业因歇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情形中的清算主体确定为诉讼主体,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如何确定其清算主体就成为诉讼程序的关键。 依据我国《公司法》第191条和192条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有企业的清算主体是其上级主管部门;集体企业的清算主体是其开办单位;联营企业的清算主体是其联营各方;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主体是其全体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主体是其控股股东。 因此,如法院立案时初步审查认为不应列为被告的,可以提出参考意见,如原告坚持列为被告应尊重原告意见,是否应承担责任,应在审理中解决。 二、如何减少借款合同纠纷? 1、加大金融机构自身内部的管理力度。应加强金机构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法律和道德品质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做到依法经营,减少产生不良贷款的人为因素。对贷款及担保严格审查,实行贷款责任制度,做到谁放贷、谁负责、谁收回,严格按照贷款程序审批、发放贷款、杜绝“领导贷款”和“关系贷款”。 2、依法清收拖欠贷款。银信部门要克服打官司难、执行难的为难情绪。经过多次催收城郊,危及银信贷款安全,而自己难以收回的贷款,就应积极地诸诉法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信贷资金的安全。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宣告借款人破产,以防止其逃避银行债务,侵吞借贷资金。 3、各级地方部门、主管部门领导要提高法律意识,维护银信部门的经营自主权,杜绝强迫性贷款。工商部门、审讯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审查,不给一些“皮包公司”以可乘之机。 4、人民法院应积极参与金融借款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协助银行收回贷款本息。为防止借款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变卖财产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确保金融债权的实现。在审理中,发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以及其他犯罪的,要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处理。 其实在处理借款合同纠纷的过程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然,不管是怎样的纠纷,其实多少都会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是能够事先采取措施进行避免的话,肯定是再好不过的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