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经营权抵押要迈几道槛 |
释义 | 经营权抵押“三瓶颈”: 土地确权难,抵押物变现难,风险保障机制缺失 经营权抵押前提是土地确权,将承包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然而农村土地问题千头万绪,产权不清、面积不准,土地确权颁证难度大,进展慢,制约经营权抵押贷款。 对银行来说,仅以土地经营权抵押,变现难、风险大。土地流转多数是农民自行协商,流转信息不透明。一旦还贷违约,银行拿着土地难以处置。举例来说,有一个梨树种植合作社经营不善还不上贷款,银行按合同收回其土地,再流转土地,却找不到想种梨的人。 缺乏专业评估机构,也制约金融创新。没有引入专业评估机构,缺乏相对独立的评估价值作参照,主观成分大,价值评估低。 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缺失,直接影响到银行放贷积极性。早在2013起,长垣县就开始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截至目前,全县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127笔,共8600万元,贷款对象覆盖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事实上,好政策“叫好难叫座”,单纯以土地经营权证抵押,没有其他担保的只有3笔,共980万元。 金融创新看“三招”: 设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风险补偿基金,引入互联网金融 农户渴求贷款,银行顾虑重重。创新农村金融,降低风险是关键,需要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推进。 针对评估难、变现难,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负责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证。中心将搭建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评估和处置的专业化服务平台,运营后,土地在这里流转,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一旦违约,可由中心再次流转,清偿贷款本息。 政策鼓励信贷,设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基金可用于补偿土地经营权追偿后,不足以弥补贷款损失的部分风险。同时,针对此类贷款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 引入互联网金融,创新融资方式,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在资金支持的同时不断丰富农户的能力建设,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小额保险、支付、农机金融租赁等全面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