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挪用公款是指什么 如何正确认定挪用公款罪 |
释义 | 挪用公款罪的罪与非罪、既遂与未遂问题一直以来是司法实践的难点和热点,认定起来存在不小困难。但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涉案人员的权利,区分清楚前述问题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正确定罪与正确量刑,而量刑公正是司法公正的表现之一。而在区分之前,很有必要先搞清楚挪用公款是指什么。下文中法律咨询网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挪用公款是指什么 (一)挪用公款罪的概念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二)挪用公款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 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客观方面包含三种行为: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 (2)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4、犯罪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 二、如何正确认定挪用公款罪 (一)挪用公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般而言,下列行为属于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2、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二)挪用公款罪既遂与未遂的界定 挪用公款罪的未遂问题,包括两种情形: 1、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虽其已着手实施挪用公款犯罪行为,但尚未能将公款挪出。对此,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 2、行为人已将公款挪出,但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尚未使用,这种挪而未用的行为,实际上已经侵害公款的所有权,因此,应比照挪用公款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挪用公款与拆借资金的界限 拆借资金与挪用公款,作为两种对公款的处置方式,在认定两者的界限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概念上的区别。前者是指银行或企业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借贷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合法行为;而后者是将原定用于某方面的公款移作他用的行为,它侵犯了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 2、行为方式上的区别。前者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是经有权出借的人同意,并通过合法手续,如拆借协议、贷款合同,这是民事法律关系上的债权关系;而后者是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公款挪用,使国家或集体对公款失去控制,具有行为上的隐蔽性和手段上的违法性。 3、社会危害性上的区别。前者是一种融通资金的行为,它为解决公司、企业生产、流通资金暂时短缺起积极作用。如违反有关规定则是一种违规违纪行为;而后者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干扰和破坏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结合上文的介绍,我们清楚的知道挪用公款是指什么了。在确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犯罪的时候,必须要先作出严格的认定,看是否满足规定的构成要件内容,同时有没有达到立案标准。当然如果有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则此时就会按照贪污罪来定罪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