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黄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案(危害公共卫生罪) |
释义 | 黄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案(危害公共卫生罪) [案情介绍] 被告人黄某,男,36岁,个体工商户。 被告人黄某在某国经营餐馆业务,2001年,该国爆发霍乱病,黄某便匆忙 回国。在过关时由于要接受卫生检疫检查,黄某变得异常紧张,担心要是被查出 感染霍乱会被拉去强制治疗,万一被人知道了以后餐馆的生意肯定会受影响,便 想找个机会混过去。此时,检疫人员已发现黄某心神不定,便告诉他不必紧张, 这只是例行的检查,为的是防止传染病传入我国。谁知黄某听到这些竟破口大 骂,说检疫人员污蔑他有病,并试图从检疫室中冲出去,当被检疫人员阻拦时, 黄某便开始对检疫人员进行殴打,还砸坏了部分检疫设备。后黄某被边防人员制 止。经检查,黄某确已染上霍乱,所幸的是,与他接触的国境卫生检疫人员及边 防人员未被感染。 [法律问题] 对于本案的处理,有几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黄某的行为已经造 成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应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第二种意见认为,黄某 的行为构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但是,由于其“冲关”未果,因此只能认定为 “未遂”;第三种意见认为,黄某逃避国境检疫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其殴打国境卫生检疫人员的行为已构成妨害公务罪。 上述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法理分析] 第一种意见实际上是认为黄某的行为属于刑法第330条第4项规定的“拒绝 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情形,并且其行 为已经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因而,对其行为应以“妨害传染病防治 罪”认定。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原因是:对出入境人员进行检疫这一防止传染 病传播的措施,是规定在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而不是规定在《传染病防治 法》中,所以,黄某企图逃避国境检疫的行为具体违反的是《国境卫生检疫法》 而不是《传染病防治法》,因而黄某的行为也就不属于刑法第330条第4项规定 的情形,其行为也就不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第二种意见也是不正确的,原因是所谓犯罪停止形态是针对直接故意犯罪而 言的,即这种意见所认为的“犯罪未遂”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而妨害国 境卫生检疫罪属于过失犯罪,其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所以,该罪中不可能 存在未遂形态。本案中,黄某起初企图从边境检疫站“混过去”,之后又企图从 检疫室中“冲出去”,但这些行为均被阻止。黄某虽有逃避检疫的故意,并实施 了一定“逃避”的行为,但最终这些行为都由于黄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能实 现,乍看起来,这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但实际上,这里的“故意”只是构 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过失”心理状态的一个方面,这里的“过失”是针对造 成检疫传染病传播或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危险的结果而言的,但这并不排除行 为人对逃避检疫持有故意的心理状态。按此分析,黄某的“故意”只是针对引出 本罪的先行行为而言,而这种故意未及于危害结果,即,先行行为造成检疫传染 病传播或者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危险这种结果,而这种结果正是构成妨害国境 卫生检疫罪的关键,所以说,上述将黄某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未遂的观点是错误 的。其实,上述意见之所以以“未遂”对黄某的行为加以认定,除了黄某逃避检 疫未果外,更重要的是因为黄某的行为未造成检疫传染病传播,甚至没有引起检 疫传染病传播的危险。由于检疫人员和边防人员的共同努力,黄某最终未进入国 境,所以也就阻断了他造成霍乱这种检疫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性,至于他 接触了检疫人员和边防人员,使这些人有了感染的可能性,由于这些人员不构成 “不特定多数人”,所以,这种“接触”也不能被认定为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危 险,而且最终上述人员中也无人因“接触”而感染霍乱,所以,本案中黄某的行 为没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更没有造成检疫传染病传播。根据规定,没 有上述结果就不构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因此,将黄某的行为强行按照妨害国 境卫生检疫罪处理实际上是违反了罪行法定的原则。 第三种意见是正确的,国境卫生检疫人员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对每位进 出境人员进行检疫的行为是执行公务的行为,黄某为了逃避检疫,当众殴打检疫 人员并砸毁其检验设备,其行为按照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已构成妨害公务罪,只 是黄某的行为未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对被殴打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 此,对其应从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