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内食品安全等级区别 |
释义 | 对于食品安全来说,食品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问题。我们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食品安全的问题,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所以说要按照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接下来由法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国内食品安全等级区别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国内食品安全等级区别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指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度和信誉度量化评价和分级,确定监管重点,对高风险、低信誉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的科学监管模式。 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 卫生许可 审查结论 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结论 风险度分级 监督类别 A 良好 良好 低度 简化监督 B良好 一般 中度 一般 良好 中度 常规监督 C 一般 一般 高度 强化监督 D良好或一般 差 极高 不予验证或停业 差 差 极高 不予许可 ![]() 二、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 是国家强制性的标准。 第二十四条,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第二十五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一)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九)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标准实施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分别进行跟踪评价,并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适时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收集、汇总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也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三、购买食品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2、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3、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4、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5、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6、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7、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8、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9、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10、不购买和食用三无产品。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内食品安全等级区别的相关内容,我们如果发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话,也可以及时的去投诉,防止食品安全危害我们的人身安全。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法律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