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些情况不能够申请行政复议 |
释义 | 一、哪些情况不能够申请行政复议 1.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例如行政机关对其所属的人员或基于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作出的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人事处理决定。对这些处理决定,当事人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申诉。 2.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或起诉。 3.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例如讯问刑事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检查、搜查等; 4.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规定,例如行政法规、规章等; 5.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6.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7.行政机关对落实私房政策等历史遗留问题作出的处理; 8.其他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 二、提起行政复议需符合哪些条件 法律网提醒,提起行政复议需符合的条件有: 1.申请人应当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应当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应当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依据。 4.应当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受理范围。 5.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 ![]() 三、行政复议期间会不会需要强制执行 行政复议期间可能会需要强制执行。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因此如果需要强制执行的,可以进行强制执行。但是,如果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可以停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