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要注意哪些事项 |
释义 |
一、合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二、合同要注意哪些事项 1、应当明确合同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签订合同的目的是防止将来产生纠纷有依据可遵守,协商或者诉讼或者仲裁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说话。如果起诉或仲裁的话,被告或者被诉人的身份一定要确定。小编在此建议大家,可以把自然人的身份证件作为合同的附件,注明对方的住址和通讯方式。如果对方是公司,那么就要把公司的经常营业地注明,公司的通讯电话注明。 2、提供担保 对于那些信誉不好的小公司或者自然人(尤其是没有固定工作、外地自然人)为约束他认真履行合同,最好让他提供担保,这样,即使他无能力偿还或者赔偿你的损失,可以要求保证人代为承担责任或者以担保的财产抵偿。 3、违约责任要明确具体,要规定违约金 很多合同中虽然约定了违约方要承担损失等,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标准,使得实际执行起来没法确定,造成一定的举证不能,很多损失缺乏足够的依据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比如,对违约方可以这样约定:违约方支付对方货款总额的20%的违约金。基于此,对于违约的约定一定要具体明确,否则,连违约的问题都没法确定,那合同中关于违约金的约定也就失去了意义。 4、权利义务内容要具体明确 比如,一个土地租赁合同,一定明确土地的租赁范围,不能产生歧义,而且一定要有双方盖章认可的位置图,防止对方钻空子。 三、口头约定的合同是否有效 1、如果该合同内容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口头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2、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但在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之前,口头约定的合同内容无效; 3、若不是上述两种情况,则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对此,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签约资格,合同要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违约的责任, 合同中的条款也要具体详细。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合同要注意哪些事项及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合同的知识想要了解,欢迎在线咨询法律网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