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怎么保障 |
释义 |
一、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怎么保障 1、国家福利模式,责任主体是国家,筹资来源是一般税收(不是单独开征社会保障税),待遇确定根据个人和家庭需要,与个人能力、纳税多少不相关。 2、社会保险模式,责任主体是劳资双方,筹资来源是社会保险缴费,待遇确定根据个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强调缴费义务与待遇享受权益的相关性。 3、个人储蓄型保障制度,责任主体是个人,筹资来源是个人工资强制储蓄,待遇完全取决于个人储蓄和投资回报的多少,强调个人储蓄的账户资产归个人所有,不能调剂。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定位当属第二和第三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 ![]()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功能 社会保障资金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多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供收入补偿。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补偿功能,就是保障劳动者在遭遇社会经济风险事故,暂时或永久失去经济收入时,能从社会保障计划、项目中得到保险金以补偿收入损失。社会保障资金的这项功能,是为了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保障劳动者在遭遇风险事故时,例如年老退休、失业、工伤、疾病或生育等情况下,仍能得到适当补助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2)均衡社会消费。社会保障资金的均衡消费功能,就是通过居民收入的转移支付或延期支付,使用于消费的居民收入在每一时期保持大体的均衡,从而维持社会消费品供求关系的平衡。 (3)激活资金市场。为满足未来的、长期的支付需求而积累起来的庞大的社会保障资金,有可能形成国家的建设资金而对金融市场的繁荣起积极作用。在金融市场中,不同的金融工具如银行存款、公司债券、公司股票、国家建设债券、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其利润率、安全性、回收期变现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各社会保障制度、计划和项目基金的特点进行多方面的投资,在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也使金融市场获得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4)规避社会风险。社会保障资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资金的积累和调剂余缺,达到规避社会经济风险的目的。在众多的社会经济风险中,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测的,如年老退休等;有些风险是不可预测的,如疾病、伤残等;有些风险是当事人可以控制的,如生育等;有些风险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如灾害等。正因为有如此之多的社会经济风险,而且风险情况又各不相同,所有人类必须在风险发生之前未雨绸缪,预先准备好足够的资金,满足风险发生时的支付需求。 (5)协调社会公平。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和支付,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之所以要进行再分配,是因为市场机制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行的是效率原则和竞争原则,一些人因社会的或个人的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所以被边缘化为社会的弱势者。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怎么保障的相关法律规定。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的途径主要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保障模式。这也是从多方位进行保障的结果。希望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法律网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