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合同主体审查中具体需要考察哪些内容 |
释义 | 一、在合同主体审查中具体需要考察哪些内容 合同审查的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合同的订立主体是否合法,如果是法人,则审查法人是否依法成立并具有相应的主体资格;如果主体是自然人,则审查自然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有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要式合同即必须签订书面合同;不要式合同是口头或其他形式的合同,因此,法律规定的要式合同必须书面反映; 3.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根据法律规定,部分合同的签订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登记,因此,对于这类合同,其订立程序也是重点审查对象; 4.合同约定的内容是否合法; 5.合同内容是否全面,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姓名或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格或报酬、履行方式等。 二、合同审查有哪些基本原则 合同审查的原则如下: 1.合法有效性原则。合同有效性问题。 2.公平性原则。所谓合同的公平性是指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要相对平衡。不存在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的合同,一方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3.可操作性原则。法律网提醒您,可操作性原则具体表现在,对合同各方权利的规定过于抽象;对合同各方的义务规定不明确、不具体;虽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做了详细规定但却没有具体操作程序条款或对此规定不清;虽规定了损失赔偿但却没有计算依据,整个交易程序不清晰,合同用语不确切等等。 ![]() 三、合同审查的一般流程 合同审查步骤:首先进行形式审查,即查看合同是否具备开头、正文、签名三个部分;然后审查对方营业执照、身份证明是否真实,与合同主体的身份相一致;再审查合同正文是否合法、条款是否完备;最后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