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人信息的保密制度 |
释义 | 一、个人信息的保密制度 个人信息的保护离不开完善的保护体系。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框架下,我们为个人信息提供了行政法的保护依据。然而,对于私权的保护,民法的保护方式同样重要。 在保护个人信息时,应根据信息的不同类别进行区分。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就将个人信息分为敏感个人信息和琐碎个人信息。 1.敏感个人信息,即那些个体非常在意且通常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与隐私有很高的重合度; 2.琐碎个人信息则与个人有关,但较少涉及主观敏感内容,这类信息的处理往往不需要权利主体的明确许可,也不需采用特别的保护规则和措施。 因此,民法应为私密信息和一般可公开信息提供不同的保护策略。 二、个人隐私权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我们的生活信息几乎都被记录了下来。特别是当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大量收集、储存和利用我们的私人信息时,我们在公权力面前的个人生活变得更加透明。 这导致了隐私权,这一过去在我国法律中不被认可的权利,逐渐上升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切实保护个人隐私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安宁生活的迫切需求,其必要性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的国策要求。个人信息作为隐私权的外在表现,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2.个人信息隐私权涉及个人的生活状况、财产状况和职业信息等多个方面,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私益,也间接关联到公共利益。 因此,禁止非法获取和转让个人信息,不仅是对个人隐私权的尊重,也是对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 3.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提。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政治权利、行使监督权和知情权的关键途径。合理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是确保政务公开的前提。 4.网络资源共享的保障。在保护个人信息的过程中,既要尊重隐私权,也不能阻碍信息的正常流通。因此,防止网络中的个人信息泄露是确保网络安全共享的重要环节。 ![]() 三、完善法律保护模式 考虑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和国情,本文提出以下完善措施: 1.在统一立法模式下逐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建议整合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条文,制定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并设立相应的救济和赔偿措施。 2.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公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处理个人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建立专门的信息收集监督组织并鼓励行业自律。通过设立信息收集监督机构,对各行业的信息收集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控,同时鼓励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所属行业的管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你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还有哪些疑问?在法律网上,我们提供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专业建议,帮助您更好地维护个人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