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终止后是否还可以解除原合同 |
释义 | 一、合同终止后是否还可以解除原合同 合同终止后不需要解除原合同了。合同终止是指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使合同的法律效力终止。因此合同终止时候,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终止的7种情形是: 1.合同的解除情形。 2.合同已经履行完毕的情形。 3.合同的其中一方行使抵销权的情形。 4.合同的其中一方免除对方债务的情形。 5.合同当中需要履行债务的一方将债务提存的情形。 6.合同的债权以及债务共同归属于其中一方的情形。 7.其他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情形。 二、合同的终止和中止有什么区别 法律网提醒您,合同的终止和中止的区别是概念不同,法律后果不同。 合同的终止,即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合同的终止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合同中止履行是指债务人依法行使抗辩权拒绝债权人的履行请求,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暂处于停止状态。在合同中止履行期间,权利、义务关系依然存在,在抗辩权消灭后,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恢复原来的效力。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三、终止合同的责任承担有哪些情形 终止合同协议书的责任承担的情形如下: 1.通知的义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一方当事人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比如,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的,应当通知债权人标的物的提存地点和领取方式。 2.协助的义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协助对方处理与原合同有关的事务。比如,合同解除后,需要恢复原状的,对于恢复原状给予必要的协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对于需要保管的标的物协助保管。 3.保密的义务。保密指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合同约定不得泄露的事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