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由哪些组成 |
释义 | 一、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由哪些组成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主体方面、客体方面、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1.主体方面:要求转让人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受让人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以保证其行为的有效性。 2.客体方面:要求善意取得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我国将善意取得的客体限定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以交付为其公示原则,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 3.主观方面:要求受让人应当善意。 所谓“善意”,是指行为人在为某种民事行为时不知存在某种足以影响该行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确定受让人是否善意时,应考虑其是否有知情的义务、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对价以及交易的场所是否符合常理等因素。 4.客观方面:要求善意取得必须依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存在,并且这种法律行为必须是有偿的。 受让人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而这种行为必须是一种“支付合理对价”的法律行为。 同时,善意取得既可以适用于动产,也可以适用于不动产,但法律规定禁止流通的动产或者不动产则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善意取得的主体要求 善意取得的主体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 2.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共同构成了善意取得制度的主体要件。 1.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这是因为: (1)只有当转让人无权处分该物时,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会受到侵害,才会存在牺牲原物权人的利益而保护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适用善意取得的必要。 (2)如果转让人有权处分该物,那么就不存在善意取得的问题。 2.受让人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这是因为: (1)只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受让人才能保证其行为的有效性,一个被撤销或无效的行为就不存在对其利益的保护问题。 (2)如果受让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其行为就可能无效,从而无法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三、善意取得的客观标准 善意取得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善意取得必须依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存在; 2.这种法律行为必须是有偿的。 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共同构成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客观要件。 1.善意取得必须依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存在。 这是因为善意取得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取得方式,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律行为才能实现。这种法律行为可以是买卖、赠与、继承等,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这种法律行为必须是有偿的。 这是因为善意取得制度旨在保护第三人的利益,而第三人取得财产时支付了合理的对价,因此这种法律行为必须是有偿的。 如果受让人没有支付对价或者以不合理的低价取得财产,那么就不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客观要件。 需要注意的是,善意取得为即时取得,因此善意的准据时点原则上应为法律行为发生时即受让财产时为准。至于事后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 同时,善意取得既可以适用于动产,也可以适用于不动产,但法律规定禁止流通的动产或者不动产则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你对善意取得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为你提供更详细的解答。同时,也欢迎你关注我们的法律小助手法律网,获取更多有用的法律知识。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