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欠债不还是否可能构成诈骗罪 |
释义 |
一、欠债不还是否可能构成诈骗罪 欠钱不还是否属于诈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为诈骗罪。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 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二、一般情况下诈骗罪可以判缓刑吗 法律网提醒您,诈骗罪可以判处缓刑。判决缓刑的条件是: 1.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3.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如果诈骗的犯罪情节符合以上条件,是可以积极争取缓刑的。 ![]() 三、贷款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有哪些 贷款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如下: 1.犯罪对象不同,贷款诈骗罪的对象仅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受害者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诈骗罪的对象包括货币和财产,不仅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且比贷款诈骗罪广泛得多; 2.发生的领域不同,金融领域发生贷款诈骗罪,诈骗罪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涉及任何领域,包括金融领域; 3.侵权对象不同,贷款欺诈罪不仅侵犯了国家和公共贷款的所有权,而且侵犯了国家金融信贷管理制度,属于复杂对象,诈骗罪的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4.客观行为的表达方式并不完全相同,虽然两种行为的本质特征都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贷款欺诈罪使用的方法是围绕欺诈贷款进行的,具体方法与贷款所需的文件有关,如虚构引进资金,项目,使用虚假经济合同等,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有时三寸不烂之舌才能达到骗取他人财产的目的; 5.犯罪的起点不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