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
释义 | 一、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有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二、民间借贷要有哪些证据才能起诉对方 法律网提醒,民间借贷要有以下证据才能起诉对方: 1.借款合同(借款申请书、有关借款的凭证、协议书和当事人双方同意修改借款合同的有关书面材料); 2.担保手续(如财产保证或者证人担保等); 3.贷款保证的物资和财产的凭证; 4.保证人的身份资料,保证人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证明; 5.借款实际用途证明; 6.还款通知书; 7.还款付息凭证; 8.利息计算明细及计算方法; 9.利息计算的依据; 当事人应注意,所诉的债务纠纷案件是否涉及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结论,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等,这些证据具有较高的证明力,也应向法院提供。从书面证据上讲,当事人应考虑合同,借据,公证书和发票等书证。 ![]() 三、民间借贷如何起诉 如果当事人要起诉民间借贷纠纷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按照对方人数准备起诉状副本,并且依法收集好相应的证据材料,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且提起诉讼的时间是三年的有效期间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