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程序怎么走 |
释义 | 一、民事诉讼程序怎么走 民事诉讼程序如下: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法律网提醒,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5.宣判 二、民事诉讼审判制度有哪些 合议制:指由审判员或审判员与陪审员组成的审判集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独任制:指由一名审判员代表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注意合议制度,一审二审再审的合议庭组成。 陪审制度:指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制度。 回避制度: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经济案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具有一定利害关系,遇有法律规定的一定情形,应当主动退出本案的审理,当事人及其他代理人也有权请求更换审判人员。 公开审判制度:指要求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理过程应当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要公开宣判。 ![]() 三、民事诉讼结案后啥时候发判决书 民事诉讼结案后啥时候发判决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律只对立案后多久下判决有相关的规定: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