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存政举 |
释义 | 先秦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人治”主张。在治国方法上,孔子重“德”而轻“刑”,与之相适应,在对“人”与“法”的看法上,孔子重“人”而轻“法”,极力夸大当权者个人的作用,而贬低法律的作用。据《礼记·中庸》记载,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为政在认”,“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政事的兴废,完全取决于当权者个人是否贤明,贤者当政,政治自然会清明,奸邪当道,政治必然昏暗,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只能寄望于道德高尚的当权者,而不在于法律制度的有无和好坏,这是孔子“人治”思想的最基本特征。孔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主张在历史上曾起过反对暴君酷吏的积极作用。但孔子片面强调当权者个人作用,贬低法律作用,其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