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 |
释义 | 一、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总的来说,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才是有效的: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网提醒,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以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划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合法,划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 3.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4.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划分为意思表示行为为和非表示行为。 5.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划分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6.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划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7.根据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前者如审判行为,后者如结婚。 ![]() 三、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吗 民事法律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二者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的结果。而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