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证据确实 |
释义 | 又称“证据确凿”。用以定案的证据事实,经过司法人员调查核实,真实无误。我国刑事诉讼法要求公诉案件的起诉和法院的定罪处刑,都应作到证据确实、充分。怎样才算证据确实,法律没有规定具体标准。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法国家对证据确实的标准,在刑事诉讼中要求达到法官、陪审官对证据无合理怀疑的程度。这是一个使人难以捉摸的空洞公式。大陆法国家要求法官、陪审官达到对证据“内心”“确信”。“确信”即确实,反之,则不确实(参见[自由心证]条)。我国的证据确实,靠调查收集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一般应遵循以下要求:(1)司法办案人员收集证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2)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3)对每一个有利害关系的人提供的证据,要排除其伪证的可能性;(4)对非利害关系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也要排除因主客观原因可能出现的伪证或者差错;(6)排除司法办案人员收集和判断证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错;(6)各个证据本身的事实合乎逻辑、合情合理,没有前后矛盾;对各个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证据事实之间没有矛盾,互相证明其可靠性。如发现矛盾应予排除。证据确实和充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证据材料如果不确实可靠,再多也没有证明作用。反之,孤 立的个别证据材料,不能自我证明自己的确实性,要靠其他证据证实。因此,证据的充分又是确实性的保障。证据事实未查证属实,不能作定案的根据。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