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政策 |
释义 | 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方针和准则。在中国古代就有“政”和“策”两个字,但它们是被分开使用的。政,一直是指政治及其行政管理事务。《论语·为政》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韩非子·五蠹》中说:“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里的“政”都是指“政治”而言。策,在中国古书中则有计谋、策划、办法等意。唐宋时期,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许多汉字也传入日本,“政”和“策”逐渐成为日文中两个常用字。在英文中,最初也没有政策这个词,只有政治“politic”。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和政党的出现,从政治“politic”中逐渐演变出政策“policy”。英文的政策一词主要是指政党、政府等组织为了完成特定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的一种表达形式,有时也指权谋、治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更多地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日本人在接触到英文“policy”后,从早已传到日本的汉字中选择了“政”和“策”两个字,把这两个字及其含义合在一起,将“policy”译为“政策”,用来指政党、政府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以及推行此方针、策略所采取的手段。1840年鸦片战争后,“政策”这个词又从日本传入中国,慢慢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流传开来。从政策这个词的曲折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在中外文里,政策既和政治有关,又和策略相联。简单地说,它是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方针。因此,在一般意义上,政策和策略是相通的。然而,政策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策略,但它不仅仅是一种策略,从它对一个政党或国家的行动纲领、路线、方针的制约关系来看,它又是一种必须遵从的行动准则。所以,政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政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经济目的而采取的策略和手段。任何一项政策都具有这方面的意义。因为,政策首先是作为政党或国家的领导、管理手段而出现的;其次,政策是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服务的;再次,政策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总是与该政党、国家的需要相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人民的目的,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对其他各阶层人民采取了广泛团结的政策,同他们一道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些政策明显地表现了作为策略和手段的意义。(2)政策又是一种行动的准则。政策是政党或国家意志的体现,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制约性,要求人们严格地服从和遵守。在同一社会里,同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有三类,即伦理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政策准则。同伦理道德规范不同,政策准则既不是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又不是仅仅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的力量促使人们服从它,而是从重大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方面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同时,它还要借助政党的纪律强制或通过国家的行政力量迫使人们服从它。同法律规范也不同,政策准则既不是用以划定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的具体标准、尺度,也不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迫使人们遵守,而是规定了一定的政策界限,辅之以宣传教育,用以约束人们的行为。(3)政策还是行动的指导方针。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总要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们的利益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确定一条行动的总路线。总路线是最初次、最高级的决策,它最终要落实到直接指导实际活动的各种具体规划和计划上。这些具体规划和计划针对的是众多的具体单位和部门、具体的人和事,是一种低层次的、微观的决策。在政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具体工作规划之间存在着一些极其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各种各样的政策。作为中间层次决策的政策,把高度概括的总路线与各种具体工作规划和计划联系起来。它一般不规定具体行动的细节,而是针对某一类具体情况,把总目标化为特定范围内的目标,同时为完成这个目标确定一个全面的行动指导方针,即确定行动的方向范围和界限。实际上,政策是把总路线作为自己决策的基础和宏观背景,把具体的规划和计划作为自己贯彻落实的形式。政策对具体工作规划和计划的指导,一般说来,是一种宏观上的、方向性的、性质上的指导,尤其是一些重大政策,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三个要素是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具备的。政策对象是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有的政策对象是人或阶级或社会集团,有的政策对象是事业。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要完成的任务。无论总政策或具体政策都有自己的目标,而且一般来说,高层次的政策有着多重目标。政策手段是指实现政策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通常在规定政策手段时,要对实现政策目标的步骤、条件、原则、措施、方法作出政策性规定,使人们在行动中有所遵循。政策作为规范、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方针,是其对象、目标、手段的三位一体。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